胆囊息肉用不着一刀切

2019-09-26  来自: 东君医药研究院 浏览次数:  
前言:现在很多人体检发现有胆囊息肉,感到很恐慌,担心是否会癌变,要不要做手术,吃药可否消掉?当你看完下面的解释,就明白了。

 

胆囊息肉,有真假之分

 

胆囊息肉,来源于胆囊壁并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因此也称为胆囊隆起性病变。

 

大多数息肉体检时,通过B超检查发现,少数患者因有症状到医院检查发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胆囊息肉的总发病率约4.5%~8.7%。

 

胆囊息肉可根据病理特点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也称为真性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和息肉型胆囊腺癌,其他少见的还有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

 

非肿瘤性息肉,也称为假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病、腺肌增生等,其他少见的还有腺瘤样增生、黄色肉芽肿等。

 

胆囊息肉会癌变吗?

 

这个无疑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类型。

 

(1)胆固醇息肉,最为常见,约占60%,实际上是胆汁中胆固醇过饱而析出的胆固醇结晶,常为多发,直径多<10 mm,黏附在胆囊黏膜表层,柔软,蒂细小,较容易与黏膜分离。大量临床病理资料证明胆固醇性息肉的实质细胞丧失增殖能力,其癌变几率为零。

 

(2)炎症性息肉,表现为胆囊黏膜向腔内隆起或结节形成,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单个、多个均可,体积小,一般直径<5 mm,目前尚无癌变报道。

 

(3)胆囊腺肌病、腺肌瘤是一组胆囊上皮及平滑肌的慢性增生性疾病,表现为胆囊壁发生肥厚性改变的病变,多为呈良性经过,其是否恶变仍存在争议,癌变率较低。

 

(4)腺瘤性息肉是胆囊常见的良性肿瘤,又称胆囊腺瘤,占胆囊息肉的2.3%~4.1%。临床观察发现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且临床表现不典型。腺瘤性息肉常单发,胆囊体、底部为好发部位,蒂短而粗,基底部宽,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

 

现国内外学者均认为胆囊腺瘤及腺瘤样病变为胆囊癌前病变,其恶变率为20%~38.9%,但从腺瘤到恶变所需的时间还未明确。

 

(5)息肉型胆囊腺癌,即息肉本身已经癌变,所占的比例极小,约为0~0.7%。

 

因此,大部分的胆囊息肉不会癌变,只有少部分类型息肉潜在癌变或已经癌变,如腺瘤性息肉、胆囊腺肌病和息肉型胆囊腺癌等。

 

胆囊息肉,一刀切吗?

 

临床上诊断胆囊息肉,首选超声,但对其良恶性的判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用CT、超声内镜及胆囊造影检查,有助提高诊断准确率。

 

治疗方面,尚无药物可消除胆囊息肉,所以手术成为其主要的治疗方式。那么,是不是一发现胆囊息肉就要赶尽杀绝,一刀切?答案是否定的!有症状的胆囊息肉排除“息肉”为胆固醇结晶,或胆囊胆固醇结晶经利胆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不论息肉大小,建议胆囊切除。

 

但大部分胆囊息肉是无症状的,无须过分担心,可以长期存在,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不需手术。

 

应引起重视,需及时手术治疗:

 

(1)息肉直径≥10mm(约1/4发生恶变);

(2)息肉直径<10mm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

(3)胆囊颈部息肉或息肉生长部位邻近于胆囊管开口;

(4)若息肉直径介于6~9mm,有以下任一项恶变高危因素,均建议手术治疗:年龄>50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局灶性胆囊壁增厚,厚度>4mm;印第安族裔。

 

对暂不适合手术的胆囊息肉患者,定期超声检查,动态观察。

 

如果患者没有恶变危险因素或有恶变风险因素,但胆囊息肉≤5 mm,建议在6个月或1-5年进行随访超声检查。

 

 

 

  • 回到首页>>

  • 进入推荐阅读频道>>

  • 东君医药研究院

    预约咨询: 0736-7800008   手机: 13397366111

    微信: yyyjycom 

    微信公众号: www-yyyjy-com

    QQ: 2600338

    地址:常德市武陵区洞庭大道、光荣路口,水榭花城北城5栋1单元26楼2602。

    CopyRight ? 版权所有:东君医药研究院  技术支持:网盟IT
    网站地图


    扫一扫加入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