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的缺陷

2019-10-04  来自: 东君医药研究院 浏览次数:  
前言:世界上最完美的人体是谁?米开朗基罗手下的大卫?达芬奇笔下的维特鲁威人?某个健美运动员?很遗憾,就连现代审美追求的八块腹肌其实也是进化的残留,那种肌肉是鱼类普遍拥有的!整个人类没有一个算得上完美,“完美人体”根本就是伪命题。

 

人类是万物之灵,无论身体形态还是生存方式都与众不同。尽管如此,我们的身体还是残留着很多器官遗迹,每个遗迹都与进化相关。

 

耳朵中的进化遗迹

 

阑尾早已被贴上“无用”“多余”的标签。阑尾位于盲肠后端,原本是哺乳动物消化植物纤维的器官,后来因为食性的转变渐渐失去了地位。(注:阑尾并非完全无用:具有免疫功能;还可以为一些益生菌提供庇护所,保障肠道菌群的健康。)

 

耳朵:耳轮后上部内缘有一个小突起,它是动物的耳尖,人类已不再拥有这种尖耳朵,但却依旧保留这个部分。耳廓的下方还保留了三块动耳肌。这是我们的祖先用来控制耳廓朝向、以更好地警戒危险的。人类的耳廓基本不能改变朝向,这三块肌肉也就成了摆设。

 

鸡皮疙瘩的真相

 

鸡皮疙瘩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惊吓,也可能是寒冷。

 

立毛肌就是让毛竖立的肌肉。对于毛茸茸的祖先来说,受到外界刺激就炸毛是正常操作,很多动物都有“炸毛”的反应,最常见的就是猫在恐惧时弓起身体、竖起毛发,让自己尽可能体积更大。人比动物拥有更多更复杂的高级情绪,起鸡皮的原因并不局限于恐惧,可能是读到小说里感同身受的绝妙句子,也可能是听到让人惊叹的旋律。

 

为什么男性也有乳头?

 

男人为什么有和女人类似的哺乳器官?上帝对乳头有什么特殊的癖好?达尔文的解释:“从前哺乳动物是双亲同时哺乳后代…”。实际上根本的原因是:

 

人类23对染色体中22对是常染色体(一对染色体的两条之间没有本质差异),再加1对性染色体(这两条之间存在本质差异,因而决定人的性别:男性是XY,女性是XX)。胚胎发育的前4周是没有性别之分的,那对性染色体中起作用的只是X染色体,Y染色体可以说是在“休眠”。而乳头、乳腺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所以这个时期无论男女都会无差别地长乳头。胚胎发育4周后,男性的Y染色体开始起作用,开始对乳头的发育产生额外的影响;而女性没有Y染色体,其乳腺就会继续以前的发育模式。这种机制也许是为了提高生育效率,因为节省胚胎发育的时间能带来更大的生存机会。

 

性腺位置引起氙气

 

睾丸虽然位于阴茎附近,但连接两者的精索却在腹腔里绕了一大圈。这导致男性容易疝气(肠子落入阴囊里),造成巨大的痛苦。

 

人类远祖的性腺长在较高的位置,比如鲨鱼的性腺就长在肝脏附近【没错!人类就是从单细胞生物到啥啥啥的、再到鱼类、再到哺乳动物…最终进化成万物之灵的。实际上,人类的胚胎就是将这几十亿年的进化过程在短短10个月中重新演练了一遍】。而无论女性的卵巢还是男性的睾丸位置都比较靠下,因此在胎儿发育的过程中性腺是不断下移的,就像重演进化一样。

 

女性的卵巢只需下移至下腹,男性的睾丸则要下移至腹腔以外,这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由于睾丸要穿过体壁薄弱区域下降至阴囊,这一过程不仅让精索绕了耻骨一圈,还给体壁留下了一个脆弱的突破口。当腹压上升,肠子就有可能突破薄弱的体壁、落入阴囊内。导致腹压上升的可能是哭泣、咳嗽。成年人则会因年龄增加、体壁变薄而逐步变得易发疝气。除了男性专属的阴囊疝气之外,男性腹股沟疝气的发病率远高于女性,比例是12:1。

 

此外,很多因素会导致男婴的睾丸在发育完成时仍没下移到阴囊内,称作隐睾症,藏在体内的睾丸会因环境温度过高而难以正常产生精子,且比正常睾丸癌变率高几十倍。

 

打嗝的真相

 

鱼类祖先们还联合我们的两栖类祖先送了一个打嗝大礼包给我们。这里说的不是吃饱喝足排空胃部多余空气的那种打嗝,而是那种不由自主的肌肉痉挛打嗝。

 

我们继承了鱼类祖先控制呼吸的膈神经,又从两栖类祖先那里继承了呼吸时关闭气管的反射。鱼类是用鳃呼吸的,而鳃位于颈部附近,因此控制呼吸的膈神经遵从就近原则,从颈部发出。两栖类已进化出肺部,可在陆地上生存。但其幼体依旧离不开水,并且还存在一个鳃和肺共存的阶段。例如蝌蚪,变形前基本用外鳃呼吸,但它们同时拥有肺,气管同时与鳃、肺相连;所以膈神经在控制鳃呼吸时必须让气管闭合、以保证水不进入肺部。

 

人类已经没有鳃了,但膈神经还存在,这种呼吸时关闭气管的反射也还存在。当这种亿万年前有用、现在已经无用的保护机制被激发时,就会打嗝。

 

从鳃到肺,膈神经控制的呼吸器官下移了不少,可是神经的出发点还是在原来的颈部(颈椎)。这就意味着膈神经这一路会非常蜿蜒曲折,也特别长,任何一处出现问题就会打嗝。

 

突破认知的喉返神经

 

如果说颈部与胸腔距离遥远,拉一条长神经还可以理解,那著名的喉返神经可能就会突破你的认知底线。

 

喉返神经从脑部发出,连接颈部,主要控制咽喉的运动,包括吞咽、发声。按理来说从脑部到咽喉路径很短,应该不会出什么差错吧。但左右两侧的喉返神经都走了令人惊讶的弯路。右侧的喉返神经向下绕过颈动脉;左侧更牛逼,向下延伸到心脏附近,绕过主动脉,再返回喉部,这也是其名称的由来。

 

这种脑洞大开的布局又一次离不开我们的鱼类祖先。喉返神经在鱼类那里位于第六动脉弓之下,神经与动脉互不干扰。可到了陆生动物这里,第六动脉弓退移至胸部,而喉返神经还得乖乖地从它下方绕过,就形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人类应该庆幸脖子短,喉返神经还算没有绕太长的路。看看长颈鹿那长脖子…

 

我们总是标榜自己是万物之灵。但现实依旧提醒我们,人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一条鱼、一只蛙、一头兽,我们再走百万年也还是进化版的动物,虽然我们的功能更多,但修改过程中留下的隐患也更多。

 

 

 

  • 回到首页>>

  • 进入推荐阅读频道>>

  • 东君医药研究院

    预约咨询: 0736-7800008   手机: 13397366111

    微信: yyyjycom 

    微信公众号: www-yyyjy-com

    QQ: 2600338

    地址:常德市武陵区洞庭大道、光荣路口,水榭花城北城5栋1单元26楼2602。

    CopyRight ? 版权所有:东君医药研究院  技术支持:网盟IT
    网站地图


    扫一扫加入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