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可以陪你完整走完人生的是一细菌

2020-01-08  来自: 东君医药研究院
 

说到细菌,人们可能对它没有什么好印象,因为很多疾病都和细菌有关,比如常见的肺炎、肺结核、伤口感染、急性肠炎等,这些都是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除此之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很多非感染性疾病,比如肥胖、过敏性疾病(包括荨麻疹、湿疹、哮喘、鼻炎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还有焦虑、抑郁、自闭等精神问题,甚至癌症(尤其是结肠癌)也和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人们本能地想远离细菌,但是你知道吗?人类的健康不仅离不开细菌,而且人体本身是一个大的人菌共生体。从身体部位来看,不仅肠道、口腔、皮肤、阴道、上呼吸道都有细菌,而且最新的研究表明,健康人的血液里、眼睛表面、女性的输卵管、子宫和盆腔里,甚至以前被认为绝对无菌的大脑里,都有细菌。有医生推测,人体的所有器官里都有常驻的细菌或者比细菌更小的微生物,只是对于某些器官而言,现有的技术手段没有检测到而已,但没发现不代表不存在。

 

从数量来看,人体的细菌更是不计其数。情侣间亲密接吻10秒就可以交换8000万个口腔细菌。肠道内的细菌数量和种类最多,有上千种,总数大约为100万亿个。这个数字是人体细胞的10倍,是全球人口的13000多倍。如果让这些肉眼看不到的细菌连接起来,总长度可以绕地球两圈。

 

人体和细菌共生是常态

 

人的体表、体内的常驻细菌是共生关系。以美国微生物学家林恩·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认为,共生是生物演化的机制,她说:“大自然的本性就是厌恶任何生物独占世界的现象,所以地球上绝对不会有单独存在的生物。”在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一共生起源假说》(Origin of Eukaryotic Cells)一书中,马古利斯提出,真核细胞里的线粒体是由细菌演化而来的,真核细胞和它内部的细菌存在内在共生关系。

 

具体来说,就是上亿年前的某一天,细胞吞噬了细菌。这时候,不仅二者都生存下来,而且他们两个还发现这样“搭伙儿过日子”最经济、最有效率。再经过亿万年的进化,细菌就慢慢地演变成了细胞里的关键物质一线粒体。

 

细胞的生存和分裂都需要能量,线粒体就是能量来源,好比一个发电厂。发电厂可以把煤转化为电,而线粒体可以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这些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可以利用的能量形式一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简称三磷酸腺苷)。这样生命才有了能量,进化才有了能量来源。

 

这样一来,细菌得到了营养,同时又把营养物质变成能量以供细胞利用,这就是内共生。内共生是生物进化的关键一步,可以说,没有内共生就没有现在的人类。

 

内共生是共生关系的一种。同样人体体表、体内的细菌也与人形成了重要的共生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人体为细菌提供了营养和生存环境,但细菌也不白吃,它会从几个方面反哺它赖以生存的人体。

 

首先,细菌为人体提供了免疫屏障。

 

每个部位的细菌都有领地观念一“这块区域是我占了”,其他的细菌或者其他微生物别想来捣乱,这样就间接地保护了我们不受有害菌的感染。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免疫屏障。比如,在正常情况下,女性阴道内有大量的常驻菌群,这些细菌就构成了对人体有益的免疫屏障,一旦这些细菌的数量或者种类发生明显变化,就容易滋生其他有害菌,引起感染。再比如,研究表明,在小白鼠的眼结膜上存在一种细菌一乳腺炎棒状杆菌。这种细菌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但是它可以刺激白细胞在眼泪中释放杀菌物质,这样就可以抵御其他引起结膜炎的有害菌了。又比如,我们的呼吸道也常驻有多种细菌,这些细菌的存在对于维持呼吸道的健康和生理功能也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表明人类呼吸道从鼻孔到肺泡,每个位置上都有特定的细菌群落,这些呼吸道菌落扮演着抵抗病原体的看门人的角色。

 

其次,细菌会合成人体实现某些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化学物质。

 

例如,5一羟色胺是大脑内的一种主要的神经递质,是让人产生快乐的化学物质,但是90%以上的5一羟色胺都是由肠道细菌合成的。

 

最后,细菌的存在培养出强大的人体免疫系统。

 

比如,肠道就是人的免疫系统和细菌作战的最大战场。为了和细菌作战,人体肠道配备了王牌部队一有70%以上的免疫细胞集中在肠道,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B细胞;还有70%以上的免疫球蛋白A(IgA)是由肠道制造的。免疫系统和细菌在肠道内不停地打打杀杀的过程就像在不停地给我们打疫苗,锻炼我们的免疫力。没有对抗就没有和平,这是生物界的规律。

 

所以人和细菌的共生关系可以总结为“相爱相杀,互惠互利”,细菌和人既相互对抗,又互惠互利。细菌不仅可以帮助人类抵御其他有害菌的攻击,帮助人体合成实现生理功能必需的一些关键物质,还可以锻炼人体的免疫系统。

 

打破共生就会带来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人和体内的细菌的关系很稳定,但是很多因素会打破这种稳定关系,包括抗生素、化疗药物、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状态,包括糖在内的很多食物,这些因素都会干扰共生关系。而共生关系一旦打破,就会给人带来疾病。

 

首先,共生关系被打破,细菌发生“移位”就会带来疾病。移位是细菌跑到了不该去的地方了,移位后的细菌就不再是正常菌,很多时候就会对人体造成威胁。

 

多重神经递质是由或者主要由肠道细菌参与合成的。如果肠道菌群紊乱,就会引起神经递质紊乱,从而引起精神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闭症等。

 

共生关系被打破时,肠道菌群如果发生紊乱,还会影响免疫细胞功能,产生相应的炎性因子和自身抗体,最终引发对自身组织的攻击,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脊柱关节炎等。

 

打破共生关系会带来很多疾病,但如果巧妙地保护这种关系,那么我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者预防疾病。

 

如何保护共生呢?

 

第1个建议:少用抗生素

 

如果不是严重的或者关键部位的细菌感染,我们应该少用抗生素,能不用最好不用。如果必须用,也要到医院由医生评估后按照处方剂量和疗程规范使用,因为抗生素是对共生关系破坏最大的药物。健康的人不要经常性地使用含杀菌剂的任何洗液或漱口水,细菌没惹你,你也不要主动攻击细菌,它和你不是敌人。

 

第二个建议:不要过度干净。

 

由来已久的“卫生假说”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周围的环境不要过于干净,要让孩子多和大自然接触,多和宠物接触。孩子从小和微生物接触得多,就可以培养出多样性和稳定性更好的肠道菌群,长达以后免疫力才会更强,更不容易过敏。另外,产妇能安全顺产就不要剖宫产。现在的研究认为,经过女性生产的婴儿可以迅速建立起第一道多样性更好的肠道菌群。

 

第三个建议:多次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可以改善肠道健康,平衡菌群。苹果、梨、魔芋、黑麦、青豆、枸杞、石榴、椰子、冬菇等都是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我们通常认为的含膳食纤维很高的芹菜,其实膳食纤维含量并不算高,在蔬菜里只是中等水平。

 

第四个建议:少吃糖。

 

糖不仅可以让人变胖,而且可以引起肠道菌群发生改变。研究表明,糖可以减少让人变瘦的“瘦菌”一多形拟杆菌的数量。

 

以上就是基于现在的研究结果给出的关于保护共生关系的四条建议。目前所有的研究也只反映了人体的细菌与疾病关系的冰山一角,但这些研究为我们认知疾病和治疗疾病提供了新思路。请记住,能真正陪你完整走完人生的,恐怕只有细菌!

 

参考文献:

1、Remco Kort,et al,Shaping the oral microbiota through intimate kissing[J].Microbiome.2014.2(1):41.

2、Sommer F,Backhes F.The gut microbiota-masters of host development and phtsiology[J].

3、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2013.11(4):227-238.

4、St.Leger AJ,Desai JV,Drummond R A,et al,An ocularcommensal protects against corneal infection by driving an interleukin-17 response from mucosal Y&T Cell[J]

 

 

 

  • 回到首页>>

  • 进入推荐阅读频道>>

  • 东君医药研究院

    预约咨询: 0736-7800008   手机: 13397366111

    微信: yyyjycom 

    微信公众号: www-yyyjy-com

    QQ: 2600338

    地址:常德市武陵区洞庭大道、光荣路口,水榭花城北城5栋1单元26楼2602。

    CopyRight ? 版权所有:东君医药研究院  技术支持:网盟IT
    网站地图


    扫一扫加入服务号